CRC

在穿梭之間重構“中介之地”: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

 

5月17日,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洗玉儀教授為弘立社群帶來了一場關於「早期香港移民史1850 – 1950」的講座,亦是中華研究中心之「癸卯麒麟文化大講堂」首場混合式講座,讓有興趣的校外人士也可以通過線上形式一起參與。

來自嶺南大學環球中國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黃峪博士擔任了講座後論壇的嘉賓講者,她在今期通訊跟我們分享了一些想法:

香港對我們而言究竟是什麼?是起源?出發地?中轉站?還是家園?在本次講座中,冼玉儀教授帶領讀者體驗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智性奇幻之旅,從淘金熱前夕的香港出發,到最早發現黃金的加州、乘搭橫跨太平洋的客輪,探討金山貿易網絡,介紹客死他鄉華人骨殖還鄉過程中牽涉到的不同組織。

冼教授指出,香港其實是一個「“中介之地”」。一方面,這個中介之地與人類學和移民研究中的「“閾限”」概念有所不同,強調的是一種流動感。另一方面,這個概念也有助於拓展“「流散”」概念的平面化空間,使其更為多面向,涵蓋不同形式和形態。在《穿梭太平洋: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在此書緒論與結論部分,冼教授更用到幾個有趣的比喻如走廊、河流、在中間的房間,來闡釋“「中介之地”」的特點。香港的獨特魅力在於其開放性與包容性,它是數以千計這種從縱橫交錯和通往不同方向的走廊的核心,是由萬千移民個體生活經驗匯流而成的河海,是層層重疊的歷史經驗,也是念茲在茲的精神故鄉。

 

講者簡介:

冼玉儀教授,香港土生土長,主要研究近代中國及香港史。退休前,她是港大亞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現為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榮譽顧問,並參與《香港志》編審工作。她曾擔任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理事會成員,並因此在2004年獲頒銅紫荊星章,以表揚她對文化保育的貢獻。她主理「香港記憶計劃」(2006-2013),建立多媒體網上平台以收集和整理香港歷史、文化及文化傳承的多媒體資料。近年著作包括《穿梭太平洋: 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2013英語出版、2019年中譯本)和一篇講述銀礦灣銀礦歷史的論文(《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期刊》,2022年第62期,頁7–35)。

 

閱讀清單:

《穿梭太平洋︰金山夢、華人出洋與香港的形成》
出版社: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57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