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C

春日中的敦煌盛筵

 

3 月 28 日上午,弘立書院中華研究中心舉行了一場有關敦煌的圓桌會議,弘立書院院長查永茂博士、麥文彪博士、李焯芬教授、高奕睿教授、駱慧瑛博士、區佩儀博士、張玉龍博士、 黃詩琦老師和黃俊穎先生等共同參與研討,學人聚首一堂,分享及討論有關對敦煌的認知和體驗。那是一次精緻而國際化的 會議。

中華研究中心在同日下午,主辦了「 癸卯麒麟文化大講堂 」的首場講座,題為「 歸義軍時期敦煌學仕郎 」。講座在弘立書院大 樓展覽廳舉行。劍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漢學教授高奕睿,圍繞中國敦煌中古歸義軍(851-1036 年)時期的學仕郎學習情 況,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約一小時的講座。

高教授多年來對敦煌寫本研究甚深,他以標準漢語介紹遙遠而神秘的敦煌藏經洞出土的、有關歸義軍時期敦煌學仕郎的文獻內容。透過這些稀有傳世文獻,以及學者的長期研究,我們才得以了解到一般文獻所沒有記載的中古世紀兒童生活的狀況。 而且還得以目睹兒童畫像、蒙書、日誌、詩抄及卷子背面的兒童畫等珍貴圖像。

高教授的敦煌學仕郎講座,讓生活於 21 世紀香港的我們知道,中古與現代、大西北敦煌與南陲香港的學生,同樣有著對學 習的樂趣和寄望。講座尾聲,弘立書院中華研究中心總監麥文彪博士致謝辭,對於聽眾的熱情提問,高教授也一一回應,皆大歡喜。教授的講解沉穩而風趣、平實而活潑。一場令人如沐春風、一聽難忘的講座在熱烈掌聲中圓滿。

講者簡介:

高奕睿教授是一位敦煌寫本專家,致力研究絲綢之路的出土文物。他於2002年從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並撰寫了一篇關於戰國時期古漢字結構的論文。畢業後,他在英國圖書館的國際敦煌計劃(IDP)工作了十年並把研究興趣轉向中古時期。2012年,他在劍橋大學擔任教職,現為中文系教授。

閱讀清單:

  • Galambos, Imre. 2020. Dunhuang Manuscript Culture: End of the First Millennium. Berlin: De Gruyter. Chapter 2, pp. 85–138.
  • Rong Xinjiang. 2013. Eighteen Lectures on Dunhuang. Leiden/Boston: Brill. Chapter 4 (“The Nature of the Dunhuang Library Cav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Sealing”), pp. 109–136.
  • Zürcher, Erik. 1989. “Buddhism and education in T’ang times.” In William Theodore de Bary, ed., Neo-Confucian Education: The Formative Stag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19–56.

 

按此瀏覽他的研究及按此收看他的 YouTube 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