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創造力的影響
2023年6月2日
承接最近發表的一連四篇文章*,反思了人類智能的本質和科技迅速發展帶來的挑戰後,我收到弘立社群成員兼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署理主任白立邦教授(Naubahar Sharif)經過深思熟慮、發人深省的反饋。白教授回應的這一系列文章,啟發了我進一步思索兩個重點:科技挑戰一直是人類經歷的一部份,以及我們如何應對生成型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帶來的憂慮。下文以斜體標示的內容均摘錄自白教授的來信;請參閱此鏈結瀏覽全文版本。
毫無疑問,由人類精心創造的產物一直塑造及重塑著我們的生活。發明徹底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正如白立邦教授指出:
…人類自古以來就面對著推陳出新的科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工智能只不過是以現代精密形式最新化身的顛覆式嶄新科技,經過人類的巧妙設計並融入至我們的生活之中。
科技能帶來建設性及顛覆性的影響;既可解決疑難,亦可同時引發新問題。舉例來說,一連串的科技變革不僅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亦促進了人類的活動(透過產生和分配能源),但也被引證是全球暖化的潛在成因。當發明出機器以輔助、補足或取代人力的時候,總會引申出人類是否冗餘的恆久問題:即機器取代或超越人類能力的潛力。
我們在接受新科技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可見一斑,而人工智能亦帶來一個類似但並非難以克服的挑戰:
我們經已適應這些科技,能輕而易舉把當中的變革性影響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生成型人工智能的面世表面上似乎帶來史無前例的深遠影響,同時亦似曾相識;因為人類數千年來一直精心設計出新科技並將之整合於我們的共同體驗之中。
確實,這衍生出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會否因懼怕革新的影響而停止創新?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因為涉及科學、科技甚至是道德範疇的議題。我們應否純粹因為擁有能力而創新?這引申出白立邦教授提出的第二個重點,即對於被機器所取代的擔憂。這是一個存在主義的基本問題。我們是否製造出自取滅亡的手段?當前可行的是著眼於那些無法被任何已知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所取代或複製的人類經歷。白立邦教授指出:
…人類媒介在任何科技的發展中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包括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由人類構思、設計和實現,這些人與我們有著同等特徵…此外,受託監管人工智能的,也是具有相同特徵的人類。
生成型人工智能亦是經人類媒介「預先訓練」,依照所設計的編程運行。它兼具「創新和顛覆性」,同時也是人類創意的結晶。因此,我們確實掌握了利用這項技術的手段、工具和能力。關鍵問題在於我們是否已準備好付諸行動:
如果人類負責生成型人工智能的構想、編程和實踐,那麼他們無疑具備足夠能力規範其發展。因此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的共同信念是否堅定不移。若有不足,我們如何才能增強決心? 如何運用力量去定義生成型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方向和目標,終歸掌握在我們人類的手中。我們眼前的重大挑戰是,我們是否願意利用這種力量,塑造自身的命運。
隨著又一年的共同學習接近尾聲,這信息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至關重要:我們會以行動來塑造自己的命運,還是以無動任由命運擺佈?我們可自由選擇。
查永茂博士
總校長